日前最新公布的全球高性能計算系統(tǒng)(HPC,又稱“超級計算機”) TOP 500 排行榜中,超過五分之四的系統(tǒng)都采用了英特爾處理器。英特爾公司今日宣布,其新技術將為科學家、研究人員和工程師提供更出色的計算能力,以加快其實施科學與工程項目,例如新藥品開發(fā)和氣候變化調查研究的效率。
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TOP500榜單上排名第五位并且成功突破峰值1PFlops(千萬億次)大關的超級計算機是由中國自主研發(fā),并將部署在國家超算天津中心的天河一號。該系統(tǒng)就采用了英特爾 至強 5500系列處理器,峰值浮點運算能力超過了1.2PFlops。未來,這套系統(tǒng)將被用于石油勘探和大型飛行設備設計及模擬項目。
2010 年上半年,英特爾公司將在其研發(fā)代號為“Nehalem-EX”的全新處理器系列中推出一款針對高性能計算應用優(yōu)化的處理器。這款6 核的處理器將能夠比 8核的 Nehalem-EX 處理器以更高的時鐘頻率運行,從而為部分高性能計算工作負載方面提供更加出色的表現(xiàn)。與現(xiàn)有的解決方案相比,該處理器可提供更高的帶寬容量,而且客戶最多可在一臺高性能計算機上配置 256 顆該處理器,并可以用這樣的超級計算機來構建更大規(guī)模的超級計算機集群。
英特爾還宣布將于 2009 年底推出英特爾 Ct 技術 Beta 版。英特爾 Ct 技術能夠自動對多核和眾核處理器進行并行編碼,幫助客戶更加輕松地使用 C 和 C++ 兩種語言進行并行編程。如欲了解更多信息,請訪問:www.intel.com/software/data-parallel。
根據第 34 版全球高性能計算系統(tǒng)TOP 500 排行榜顯示,全球計算性能最高的 500 套高性能計算系統(tǒng)中有 402 套采用了英特爾 處理器,打破了此前的記錄。特別是在地球物理學、金融計算和科學研究領域,越來越多的高性能計算系統(tǒng)采用了英特爾 處理器。排名前 50 位的系統(tǒng)中有20 套系統(tǒng)是基于英特爾 處理器所構建;并有379套系統(tǒng)采用了英特爾 至強 四核處理器。
英特爾 至強 5500 系列處理器(研發(fā)代號“Nehalem-EP”)在其推出后短短數月內,便已經為高性能計算領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——前 100套系統(tǒng)中有 21 套配置了該系列處理器。
英特爾高性能計算事業(yè)部總經理Richard Dracott指出:“隨著英特爾 至強 5500 系列處理器在行業(yè)內的迅速普及,在基于 Linpack 性能指標評測結果的全球高性能計算系統(tǒng)TOP 500 排行榜中,采用英特爾產品的系統(tǒng)數量越來越多。更讓我們感到高興的是,客戶之所以選擇至強 處理器不單單是因為它的 Linpack 得分比較高,還因為它在運行各種真實工作負載,例如能源勘探、科學研究和3D互聯(lián)網時表現(xiàn)卓越。”
為高性能計算系統(tǒng)提供動力的至強 5500 系列處理器在科學研究和發(fā)現(xiàn)領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NASA 和 SGI為“Pleiades”(昴星團)高性能計算系統(tǒng)添加了配有 2,304 顆高能效至強 5500 系列處理器的服務器,將它的“腦力”提高了 35%,以便更好地幫助 NASA推動有關全球氣候變化的調查研究。現(xiàn)在,“Pleiades”高性能計算系統(tǒng)配置的英特爾至強處理器總量已增加至 14,080 顆。
在最新TOP500排行榜中名列第 10 位的是 Sandia 國家實驗室和 Sun Microsystems公司共同研發(fā)的超級計算機“Red Sky”(紅天),它配置了超過 10,000 顆英特爾至強 5500 系列處理器。